伊玛堪:赫哲文化的生命传唱

传唱伊玛堪。 图片由同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纪世强 本报记者 刘大泳

“乌苏里芒目赫尼那,萨哈林芒目赫尼那……”同江市第五小学教室内正在传唱的是赫哲族歌曲《乌苏里芒目》,人们路过这里,总会被那歌声所吸引,这歌声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更是赫哲族伊玛堪从几近消失到“小唱”“大唱”的有效恢复。

伊玛堪是黑龙江省独有民族——赫哲族创造的传载千年的独特文化,赫哲族目前仅有5000余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曾经几时,伊玛堪成为了濒临绝响的说唱艺术。

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伊玛堪非遗传承体系,通过打造赫哲族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免费教授群众伊玛堪唱段、开展赫哲文化进校园活动,运用伊玛堪与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等方式,使伊玛堪传承人在数量上有大幅增长。

“同江市第五小学在起始年级成立了民族实验班,每周校本课上都会学习赫哲族语言。学校还成立了伊玛堪社团,现有学生16人,其中赫哲族14人,汉族两人,社团活动中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赫哲族的服饰、饮食、歌舞和住房等民俗知识,让学生了解赫哲族的概况,激发学生学习赫哲语的兴趣,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传唱伊玛堪,加入非遗传承者的队伍。”佳木斯市级传承人吴静老师说。

在素有“赫哲故里”“赫哲第一乡”美誉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传承和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打造了赫哲族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建设了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赫哲文化传习所,设置伊玛堪传习专区,为公众社会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非遗文化的研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以及不断沉淀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街津口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免费授教、在乡中心小学设立专职赫哲语老师、旅游旺季聘请伊玛堪艺术团在赫哲族风情园固定演出等多种形式,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普及非遗传承,随着人们对非遗传承认知的深化,新的火种不断被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代代相传、融入血脉、生生不息。”街津口赫哲族乡党委书记付斌说。

非遗文化持久的生命力,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传播方式上不断创新,除了举办同江非遗文化节,编写伊玛堪剧《英雄的赫哲》等十多部呈现非遗元素的文艺作品外,还运用新媒体直播运营平台,开设非遗《面对面》《赫哲语微课堂》等栏目,邀请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专家学者等人士,以访谈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精彩讲解,为群众提供赫哲族语基本的对话基础。增强了社会大众对伊玛堪的认可度,推动了伊玛堪保护工作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了伊玛堪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2023年,佳木斯市抚远市成功举办了“赫哲族第十一届乌日贡大会”,将北京、哈尔滨、同江、饶河等地赫哲族群众以及同宗同源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赫哲群众“请进来”,共庆节日盛会。在“乌日贡”大会文艺竞赛阶段,赫哲族群众说唱“依玛堪”、唱起“嫁令阔”,以载歌载舞的娱乐形式抒发心中的喜悦心情,吸引游客现场互动,切实让非遗“活起来”。

2024年伊始,黑龙江省“尔滨”与抚远市“蔓越莓”火爆全网,抚远市以旅游热为契机,在赫哲族伊玛堪有效保护的同时,开展伊玛堪进景区、景点活动,促进伊玛堪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伊玛堪丰富文化内涵。

现如今,伊玛堪成为了赫哲族民众精神生活食粮,与赫哲族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哪里有赫哲族族群居住,哪里必有伊玛堪歌声传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今日资讯 » 伊玛堪:赫哲文化的生命传唱